论吃,艰苦朴素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从来不甘落后。物质匮乏的年代,平日可以吃的随意些,若遇到节假日,定要呼朋引伴好好搓一顿。
今天九月初九,正是重阳节。作为传统的四大祭祀节日之一,重阳的地位非常高:天子宴请百官,民间百姓放假,众人拖家带口,集体郊游赏秋,登高祈福。
这种时候,肯定少不了吃吃喝喝,而中国人的食谱又一向很广,什么都吃。清明时的艾草可以做成艾饺艾糕,重阳的菊花当然不能只用来观赏,正所谓有花堪吃直须吃。
“季节限定”菊花酒,“限量放送”菊花锅子,“不时不食”菊花水蛇羹,“独家秘制”菊花茶,究竟有哪些奥秘呢?
菊花酒
以菊花入酒,在汉魏时期就已盛行。戚夫人被迫害后,服侍在她身边的侍女流落民间,又到重阳,触景伤情,她便向人描述起当年宫中风俗:
“九月九日,佩茱萸,食蓬饵,饮菊花酒,云令人长寿。”
意思就是:重阳节这天,汉宫里的人都会吃点蓬糕喝点菊花酒解馋,希望这样能长寿。
《西京杂记》里也提到如何制作菊花酒:
“菊花舒时,并采茎叶,杂黍为酿之,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,就饮焉,故谓之菊花酒。”
那时的菊花酒,须头年重阳节酿造,至第二年节时才能开坛畅饮。传说喝了这种酒,可以延年益寿。
曹丕的《与钟繇书》,写的就是重阳他给大书法家钟繇送菊花的事:
“九月九日,草木遍枯,而菊芬然独秀,今奉一束……“
“故屈平悲冉冉之将老,思飨秋菊之落英,辅体延年,莫斯之贵。谨奉一束,以助彭祖(彭祖活了岁,是个铁铮铮的超长待机老人)之术。”
古人觉得,九月百花凋零,只有菊花傲然绽放,此花中定有延年益寿、消灾避祸的神奇功能,作为重阳赠礼,再适合不过。
魏晋动荡,众人追求羽化登仙,他们相信菊花与丹药一样,常食可以成仙,南山脚下的陶渊明就说:“酒能祛百虑,菊解制颓龄。”
到了唐代,上至皇宫大臣,下到平民百姓,都会在重阳畅饮菊花酒,哪怕是孤身独居者,彼时彼景也会饮上一杯菊花酒,以寄诗情:
“重阳寒寺满秋梧,客在南楼顾老夫……更望尊中菊花酒,殷勤能得几回沽。”
朝代更迭,宋元明清的百姓仍在重阳节小酌菊酒,除了继承传统外,古人对其神奇的功效深信不疑。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里说,菊花“治头风、明耳目、去瘘瘅、治百病”。当时的菊花酒中加入了地黄、当归、枸杞等药材,已经成为一种日常保健药酒。
菊花茶
纵然菊花酒被赋予长寿健康的寓意,但菊花酒也不适合天天喝,而漫山遍野的菊花也有败落的一天,于是唐朝人就将菊花蒸晒,制成花茶,以便随时取用。
《抱朴子》记载,南阳山有个水潭,周围生长着菊花,菊花落入水中,长年累月将水浸泡得甘甜无比,喝了此水,高者能活一百多岁,最起码也能活到八九十。这大概是菊花茶的原形。
菊花在我国有着多年的历史,全国各地随处可见:
湖北福田河的福白菊,浙江桐乡的杭白菊和黄山脚下的黄山贡菊,安徽亳州的亳菊、滁州的滁菊、四川中江的川菊、浙江德清的德菊、河南焦作的怀菊、新疆的天山雪菊……数不胜数,爱茶之人将其与龙井、普洱合用,相得益彰。
在90后眼中,用保温杯泡一杯菊花枸杞茶,是熬夜之后抵抗初老的挣扎。
菊花锅子
“蒸羊羔、蒸熊掌、蒸鹿尾儿、烧花鸭、烧雏鸡、烧子鹅……黄鱼锅子、白菜锅子、什锦锅子、汤圆锅子、菊花锅子、杂烩锅子……”
如果你有幸完整听完一遍《报菜名》,就会发现里面还有这么一道隐藏的秋季时令菜:菊花锅子!
菊花锅子,也就是菊花火锅,据说爱菊达人陶渊明的发明,也有说是慈溪太后的发明。
有记载的是光绪年间,菊花锅子已成为老北京的网红,更是旧北京八大楼之一的同和堂的招牌菜,颇得一些名伶雅士的赞赏。
其实菊花火锅是在满人白肉火锅的基础上做了更风雅的进化:用鲜鱼或者鸡汤汁做底,四生片、四蔬鲜、四油酥,用鱼羹汤烫煮随意选用,锅开后撒上漂洗过的白菊花,稍煮片刻即可食,鱼肉蔬果之鲜,烹花啖肉之趣,风味独特。
清朝用的是白菊花
菊花在中医里也是一味中草药,甘、苦,微寒,有疏散风热,平抑肝阳,清肝明目,清热解毒功效。秋季干燥,用微寒的菊花搭配大热滋补的牛羊肉火锅,是老北京人饮食的智慧。
菊花水蛇羹
广东美食多,自然不用多说;记录片《寻味顺德》播出后,全国人都知道广东人提前四个月种菊花,就为了那一口菊花水蛇羹,这也太拼了吧!
《本草纲目》中提及:“南人嗜蛇……肉极鲜美”。据闻,广东人吃蛇的习俗,最早发源于顺德,与家常的北京菊花锅子不同,这碗菊花水蛇羹需要提前半年开始筹备,弥足珍贵。
因为这道菜里的菊花需要厨师亲自种植,待成千上万的花朵盛开后,层层删选出最舒展的几十瓣花瓣,只为水蛇羹做配角。生菊入馔,古已有之,屈原的“朝饮木兰之坠露兮,夕餐秋菊之落英”提及生食菊花,以示高洁。
白菊,是菊花的一种变种。清朝刘灏写的《广群芳谱》记载:“九华菊,此品乃渊明所赏。今越俗多呼为大笑,瓣两层者曰九华,白瓣黄心,花头极大,有阔及二寸四五分者,其态异常,为白色之冠。”
鲜美的水蛇羹在微苦的白菊衬托下,香气清淡,水蛇鲜嫩,回味悠长。
选用白菊入菜,不仅仅是因为此时白菊开得正好,水蛇最为肥美,更是其清淡雅致的香气,若有似无的甘苦能激发出水蛇的鲜美。这种看似平淡、实则绝妙的味觉搭配,花费了他们近半年的心血。如今耗时费工菊花水蛇羹已经从餐厅日常菜单上消失,但匠心独具的美食匠人精神却一直在传承。
好吃的中国人能将每个节日都过成美食节,而如今重阳节却不知该吃点什么:
菊花锅子不如热辣的四川火锅来得刺激食欲,菊花水蛇羹此类耗费工时得菜品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,曾是国民酒水的菊花酒也逐渐销声匿迹。
也许只有那杯菊花茶,还能提醒我们,今日重阳,祝安康。
本期足迹:重阳节·菊花
北京医院治疗白癜风费用白癜风症状有哪些